“新一轮地产政策并不会在短期内出台。”5月19日,一位政府部门官员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刚刚出台的政策还没有看出效果,调控才刚刚开始,怎么可能马上又出新政策呢?“地产政策肯定还有,与之前的政策相比,今后的政策更侧重长期规范。”
该官员向记者证实了正在酝酿中的地产新政,但肯定不会立即出台,还需要监测此前政策的市场效果。他表示,现在最重要的是,地方出台针对“新国十条”配套政策。
相关消息也显示,传说的地产新政目前尚在部委层面征求意见,而且该政策作为“新国十条”的一个延续,相比“新国十条”主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短期性,酝酿中的新政则更着眼于地产市场中长期的健康发展。
尚未出炉的地产新政将着力于哪些方面?据中国商报记者的采访和坊间的消息,酝酿中的新政将包括新税制、土地制度、商品房供应、保障性住房建设、货币政策调整等一揽子计划。
住房保有税风声四起
被誉为此轮“新国十条”楼市调控的最后谜底,保有税或成新一轮楼市调控的压轴政策。
“保有税的出台,是下一步调控的必然,”上述政府官员私下向记者透露。
国家行政学院许正中教授5月19日也向中国商报记者证实同样的消息。“简单来说,现在的政策是打压楼市,比如目前在一些城市实行的不准购买第二套第三套房政策,是明显的以行政手段来干预房地产市场,人为干预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基于这个判断,许正中教授认为,作为一个临时性的政策,“新国十条”在完成其短期使命后,国家将以新的地产政策作为后续。
“楼市需要的是理性的调节,并不是一味地打压,”许正中认为,中国楼市走到目前这个地步,就是跟政策失衡有莫大关系,“房地产市场需要一个稳定、持续的政策。”
许正中说,这个政策就是新税制——住房保有税,住房保有税能够对楼市起到一个杠杆的作用。
据了解,住房保有税实际上是此前的物业税的一种,即按房地产的面积每年付税。其原则是,使多占财产的人多纳税,这符合税收的纵向公平原则。
住房保有税正在从呼声走向现实。此前报道上海已经完成保有税政策细节,只待择机出台。
住建部首先表达了这一意愿。在5月16日举行的90平方米住宅设计颁奖会上,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直言,“今后,将通过鼓励小户型设计、保有环节征税等手段,提高大户型购买使用成本,引导消费者合理住房消费,鼓励推广中小套型。”
住建部官员的表态无疑加剧了坊间对保有税的判断。
事实上,早在2003年5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就分三批在北京、辽宁、江苏、深圳等10个省区市及32个县、市、区开展了房地产模拟评税试点工作。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央行、银监会、国税总局、国土部、财政部、公安部等部门亦曾进行过一次讨论,就房产税开征的时机、内容和技术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协调。
基于目前房地产形势和种种迹象来看,有关部门即将出台的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文件,很可能涉及开征物业税或新房产税这种准物业税等内容,为开征物业税或在上海试点开征新房产税这种准物业税奠定基础。
“‘新国十条’中,两次明确提出了要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这是在调控房价这个大语境下,政府两次公开连续释放开征个人住房消费税的信号,而这个住房消费税,就是保有税。”许正中强调。
但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一位不具名的资深教授对保有税持谨慎观点。他说,今年政府可能出台保有税的试点,但对于该税种的执行,他认为如何界定该税种的征收范围仍是难点。
“作为物业税的一支,住房保有税已经提了很多年,但之所以在一直没有下文,除了界定的难度之外,该税也一直备受争议。”
该教授举例称,若以住房面积为单位界定征税的范围,不同档次住房价值差异很大,难以实施;而若以房产价值界定,需每年评估,则需要数量巨大的评估师来操作,亦难度很大。
针对传得沸沸扬扬的住房保有税,北大教授认为,政府在政策上应该谨慎,“我们不缺政策,缺的是实施的力度和监管。”他认为, “新政策还没有看到结果,马上又搞政策,这不符合市场规律。”
更多新政期待
不过,来自地产市场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更多地产新政的出台已经迫在眉睫。
5月18日,北京土地储备整理中心对外公布,北京建工以14亿余元的总价中标房山区长阳地块,成为房山地区第二高价地,房屋建成后预计售价将达15000元/平方米。
与此同时,杭州也在18日完成新政之后的首次土地出让,浙江万厦房地产有限公司以7.06亿元竞得西湖区的蒋村新区地块,折合楼面价13796元/平方米。
前述政府官员表示,在“维稳”的大原则下,肯定会有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新政策出台。这些政策将以监管为主线,既要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又要防止房价过快下跌。
“目前从全国平均水平看,房价下降不是很多,因为二三四线城市房价相对涨幅较小,对全国房价起到平衡作用,政策调控因素并不明显。”他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在下一步的调控中,二三线城市都将成为调控重点,“目前的政策在一线城市比较明显,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二三线城市的房价,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关注点。”
据透露,在新一轮一揽子地产政策中,基于对地产长期的调控和理性布局,保障性住房建设、土地制度、商品房供应、货币政策调整等都可能祭出。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个长期需要落实的政策,这个政策不可能凭一次运动或者一次运动型的整顿得到很好的效果,这在今年的两会上就已经明确强调了,如何去落实?我们会给出政策细节。”
与此相关的一个事实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已经步入了工作日程,5月19日住建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2010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部长姜伟新在签字仪式上强调,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住建部、监察部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保障工作的考核和问责内容”。
土地制度,将是另一个调控重点。“土地出让制度的完善,才能保证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落实和抑制投机性住房,这些方面其实也就是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关键症结所在。”前述政府官员说,国土资源部经过几次摸查,有了详细的数据。
“政策的目标,就是让投资客逐渐减少带来需求下降与开发商投资下降达成市场新的供需平衡点,房价将逐渐趋于稳定,地产市场能够理性、稳定发展。”政府官员说。 |